儒家的平等观:道家的生命观_被女同学脱了裤子摸jiji作文7篇
八零小说网 > 被女同学脱了裤子摸jiji作文7篇 > 儒家的平等观:道家的生命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儒家的平等观:道家的生命观

  平等,是现代人极为强调的一种价值,也是人类一个古老的社会梦想。不同的文化,对平等的观念和理解方式并不相同。现代人对平等的认知,大多源自西方,很少有人把儒家思想当作是建立社会平等观的一种资源。这种隔绝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差异,使得我们很难把一些古代理念,转化为现代汉语来思考。

  儒家很早就认识到,人生来平等这个事实,《礼记》中说:“天下无生而贵者”,又说“古者生无爵,死无谥”。但在孔子时代,社会又确实是有等级的,显示出人与人的不平等。孔子是很有平等意识的,他一直强调人的真正价值与出身、地位或财富无关。他认为,人与人的主要区别在道德,这也是他反对世袭贵族与特权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。他在称赞子路时说“衣敝媪袍,与衣狐貉者立,而不耻”,意思是子路虽然穿着破旧的绵絮袍,但与穿狐裘的人站在―起,并不感到羞耻。他甚至说:“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”,意思是在国家无道的情况下,富贵反而成了一种耻辱。孔子提到他的另一个弟子雍时,说“雍也,可使南面”,意思是可以登上王位的,虽然他没有世袭身份,但他有足够的才能和德行。孔子的这些政治言论,都在为用德行和才能来取代世袭权力提供哲学基础。

  孔子所言的“忠恕”之道,更是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。所以,孔子能说出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这样的箴言。他是作为一种普遍的伦理观说出的,言下之意,就是每个人的人格都应该得到尊重,与现代社会的平等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。至于孔子“有教无类”的思想,更是表达了孔子的平等观。孔子说:“只要带着一束干脯来求见,我从来没有不给予教诲的。”人本来有贫富智愚的差别,但孔子并不这么看,所以他的弟子中有再有这样的富人,也有颜渊这样的穷人,有孟懿子这样的贵族,也有子路这样的山野之人。在孔子看来,都是他重要的弟子。

  到孟子时代,更是以性善论为基础,进一步充实了儒家人格平等的思想。孟子说:“乃若所忧则有之:舜,人也;我,亦人也。舜为法于天下,可传于后世,我由未免为乡人也,是则可成也。忧之如何?如舜而已矣。”意思是一个人值得终身忧虑的事是:舜是人,我也是人;舜给天下人树立了榜样,影响传于后世,而我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,这是真正值得忧虑的。忧虑后怎么办?像舜那样去做罢了。孟子还说:尧、舜之道,孝悌而已。如果你穿尧穿的衣服,说尧说的话,做尧做的事,这样也就成为尧了。如果你穿桀所穿的衣服,说桀所说的话,做桀所做的事,这样就变成桀了。

  孟子的这些话语,都表明孟子认为人在本质和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,基至是相同的。所以他能提出“尧舜与人同耳”“圣人与我同类者”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这样的观念。孟子通过性善论,把平等看作是“上天”赋予人一种权利,使之具有了一种普遍意义。人必须通过道德实践,来使这种人人平等的存在,转变为一种社会现实。在儒家的世界观中,人性即天性,人心也是天心,天与人都是合一而平等。有了这种“天人合一”“万物一体”的大平等观,又何况人与人的平等呢,更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。

 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平等观,陈胜这个农民会有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这样的发问。唐以后的科举,也在现实中保证了权力并不只向权贵开放。儒家思想的平等,更为看重的是精神与人格上的平等,只有以这种平等观为基础,才可能达成一个日常社会的平等。没有这个哲学与信仰的基础,日常社会的平等观便很容易变形。即使现代社会的平等,要求的也只是在法律和社会中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,强调的是机会平等,并不是保证所有人在社会、经济或权力地位上的必然平等。但如果缺乏儒家这种对平等的哲学认知,就极易导致社会滋生出要求一切平等的平均主义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lsql.com。八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lsql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